一组由 50 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提出建立新的永久性无人水面舰艇 (USV) 网络的倡议,以补充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GOOS) 内成熟和新兴的网络。
他们制定了蓝图,指导全球 USV 社区采取综合方法,研究海洋观测的一个关键前沿:海气通量(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界面)。
在这里,动量、能量、淡水和气体进行交换,从而推动海洋环流、地球的能量收支、天气和气候。
尽管该界面至关重要,但观测却很少。目前,全球仅有25个海气通量系泊点,作为OceanSITES GOOS网络的一部分。
海洋表面对技术的要求可能非常严格(强风、巨浪、多变的温度、雨雪、洋流和冰雪)。再加上世界上大多数海洋地处偏远,数据收集的挑战性显而易见。
要了解海气通量中发生的复杂相互作用,需要同时测量多个原位共位变量,其精度是卫星或数值模型无法提供的。
这是无人艇擅长的领域,但目前包括太平洋和高纬度地区在内的无人艇监测领域仍存在很大空白。此外,无人艇尚未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活跃起来。
研究人员表示,即使 USV 制造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率先实现了 USV 的突破性能力,数据仍然被孤立在各个项目中。
他们呼吁采取全球网络方法,将各式各样的独立 USV 项目转变为成熟且值得信赖的能力。
目前,“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 USV 网络”已经建立,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的认可项目,与海气相互作用观测战略 (OASIS) 挂钩,作为永久性全球 USV 网络的起点。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治理框架和一个由三个领导委员会组成的核心指导委员会来领导该网络。
每个领导委员会将由利益相关者组成,他们认为这三个方面是使用 USV 提供海洋数据的关键方面:科学、数据管理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该网络委员会由该论文的合著者组成。他们不定期开会,分享新闻和想法,并共同制定合作资助提案。
核心委员会将在未来12个月内成立。
“这篇论文是聚集感兴趣的个人社区的第一步,有助于为协调和协作的全球网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