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项目“采矿影响”(MiningImpact)第三阶段正式启动。来自九个国家的研究人员携手合作,研究深海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范围涵盖多金属结核矿区以及大洋中脊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该项目的核心是研究深海环境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以及数千公里范围内物种的遗传连通性。
科学家们还在研究采矿释放的有毒物质和破坏的栖息地将如何影响海底和水柱中的动物群落。
基于这些发现,该项目旨在制定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并定义严重损害的阈值。此外,MiningImpact3 正在开发数字孪生技术,作为监测和规范采矿活动的新工具。
还将讨论海洋治理和社会影响的更广泛问题,包括采矿法规在多项国际海洋协议中的地位。
MiningImpact 由 GEOMAR 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协调。
MiningImpact3 项目现已进入第三阶段,并被 JPI Oceans 深海采矿生态方面联合行动项目选中。该项目总预算约为 900 万欧元(1050 万美元),其中约 570 万欧元由国家资助机构提供,以两个成功的前期项目为基础。
项目协调员、GEOMAR 生物地球化学家 Matthias Haeckel 博士表示:“第三阶段将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为深海采矿的国际法规和国家立法提供支持。”
与前两个阶段一样,计划使用德国科考船“太阳号”(Sonne)进行勘探。首次工业规模试采五年后,科学家们将重返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的受干扰区域。荷兰和波兰科考船将进行后续巡航,目标是北极中洋脊沿岸的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MiningImpact3 于 7 月在牙买加金斯敦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 (ISA) 第 30 届会议的一次边会上正式启动。
该项目发布的《生态毒理学报告》对国际海底管理局谈判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报告回顾了油气生产、疏浚和底拖网捕捞等相关领域的现行国家和国际法规,并提出了制定深海采矿环境阈值的建议。其目标是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阈值,作为早期预警系统。
海克尔解释说:“就像红绿灯系统一样,阈值指示采矿活动何时可能对深海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何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甚至停止作业。通过这种方式,该项目直接支持国际海底管理局建立强有力、切实可行的标准,以确保对深海进行有效保护。”
自2015年以来,MiningImpact联盟的欧洲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和评估未来潜在的深海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科学发现已被转化为对国际和国家当局的建议。
MiningImpact 由“健康与生产力海洋联合规划倡议”(JPI Oceans)资助。该联盟汇集了来自比利时、丹麦、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和英国的 34 家机构的专业知识。研究成果旨在直接指导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持续工作,并支持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