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根廷主导的科考队搭乘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福尔克”号科考船,运用一系列先进技术,收集了关于马尔维纳斯洋流如何与海底峡谷相互作用并影响阿根廷著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最可靠数据集。他们的目标是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浮游生物爆发,这是支撑阿根廷渔业的食物网的基础。这些浮游生物爆发规模巨大,甚至可以从太空观测到。
此次考察由阿根廷海军水文局的西尔维娅·伊内斯·罗梅罗博士领导。她的团队假设这些海底峡谷是深海和浅海之间的通道,为阿根廷大规模的浮游植物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而浮游植物的繁殖反过来又支撑着繁荣的海洋生态系统。
在 10 月份的 27 天里,他们使用滑翔机、46 个海面漂流器、两个海底着陆器、一个系泊浮标以及其他船载技术,绘制了四个海底峡谷及其周围区域的地图,以收集有关洋流如何与海底相互作用的数据。
此次考察是施密特海洋研究所与阿根廷科学家合作,在阿根廷水域进行的第二次考察。此前率领考察队前往马德普拉塔海底峡谷的团队,观察到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脆弱的冷水珊瑚生态系统。
罗梅罗说,了解峡谷的形状是理解峡谷内水流运动方式的第一步。利用“福尔克号”科考船声呐数据绘制的高质量地图揭示了引人注目的海底地貌;一些峡谷拥有陡峭的岩壁,而另一些则呈现出阶地状。
科学家们知道,峡谷会将海洋食物网的基础——浮游植物——聚集在陆架边缘,尤其是在峡谷口和表层水域附近,但没有人收集过所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海洋学数据来记录促成这些地区大规模藻类爆发的条件。
博士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学生 Melina Scian、来自 Servicio de Hidrografía Naval 的助理研究员 Lucía Carolina Kahl 以及来自 Servicio de Hidrografía Naval、国立国防大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首席科学家 Silvia Romero,也在 R/V Falkor 上检查一罐从阿根廷近海收集的浮游动物(也) 。 ©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研究团队将分析数据,以了解驱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和控制峡谷内水流的具体机制。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这些高质量的海图将提供给阿根廷水文局,用于改进航海图。它们还将参与日本财团-GEBCO海底2030项目,成为全球海底测绘工作的一部分。
研究团队还利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遥控潜水器(ROV) “苏巴斯蒂安号”观察峡谷中的生物多样性并采集样本。借助ROV的高分辨率摄像头,他们发现了珊瑚覆盖的岩壁、喷涌气泡的黑色沉积物(表明存在甲烷渗漏)以及大量的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