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国际团队也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 R/V Falkor 号上工作,他们在别林斯高晋海迅速调整了研究计划,对上个月还被冰雪覆盖的地区进行研究,发现深达 1300 米的海底存在着繁荣的生态系统。
2025 年 1 月 13 日,一座大小与芝加哥相当的冰山(A-84)从乔治六世冰架上脱落。乔治六世冰架是附着在南极半岛冰盖上的大型浮冰之一。该团队于 1 月 25 日到达了新暴露的海底,成为第一个对人类从未进入过的地区进行调查的团队。
此次考察是首次对如此大面积浮冰覆盖区域下的地质、物理海洋学和生物学进行详细、全面和跨学科的研究。冰山崩裂的面积约为 510 平方公里(209 平方英里),露出了同等面积的海底。
该团队利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遥控潜水器 ROV SuBastian 对深海海底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观察,发现深达 1300 米的海底生态系统十分繁荣。他们的观察结果包括大型珊瑚和海绵,它们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包括冰鱼、巨型海蜘蛛和章鱼。这一发现为了解南极冰盖漂浮部分下方的生态系统如何运作提供了新的见解。
ROV SuBastian 的发现揭示了海底的生物多样性,为了解冰盖下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见解。图片来源:施密特海洋研究所
研究团队对该生态系统的巨大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感到惊讶,并怀疑他们发现了几个新物种。
深海生态系统通常依赖于从表面缓慢降落到海底的营养物质。然而,这些南极生态系统已被 150 米厚(近 500 英尺)的冰层覆盖了几个世纪,完全与表面营养物质隔绝。洋流也会移动营养物质,研究小组推测洋流可能是维持冰盖下生命的一种可能机制。为这些生态系统提供能量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新暴露的南极海底也使该团队能够收集有关较大的南极冰盖过去行为的关键数据。由于气候变化,过去几十年来,南极冰盖一直在缩小并失去质量。
除了收集生物和地质样本外,该团队还部署了自动滑翔机来研究冰川融水对该地区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数据显示,乔治四世冰架的生物生产力很高,融水流量很大。
此次探险活动是“挑战者150”计划的一部分,“挑战者150”计划是一项致力于深海生物研究的全球合作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认可为“海洋十年行动”。